北京光伏发电产业“出牌”:中小学实施屋顶电站
那么,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底线是多少?今年GDP增速又会保持在多少区间之内? 对此,朱海斌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比如提出发展装备制造业后,中国装备制造业迅速成长起来了。
现在人们喜欢将转型与升级混为一谈,但科学地看,应该是先有升级,后有转型,转型只是升级的自然结果。当前中国的老人也并不少,但是绝大部分没有养老金,因此还不能形成老年消费。当前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因此汽车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完全可以期待,并将很快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先从产业升级入手,而振兴精密制造业就是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最好的抓手,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当前中国每个产业都已经足够大,最关键的就是与精密制造密切相关的核心零部件不能自给,而这也是中国实体经济最后一块短板,只要把这块短板补上,中国实体经济的各个产业就实现了自立,这就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到人均GDP两万美元。
第一个阶段的城镇化是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来提高消费,第二个阶段的产业自立和自主创新是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来提升企业利润从而带动增长,而第三个阶段的社会福利则是通过文明方式的转变来提升弱势群体的消费,从而将整个社会的消费拉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中国能提前在精密制造这一领域布局、深耕,就能尽快占据世界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点评: 地方政府债务重组 近期财政部批复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额度。
虽然最新数据尚未公布,但根据2014年基建投资11万亿元的总规模估算,截止目前,预计全口径地方债务规模至少扩张了6~8万亿元,即达到约26万亿元,其中第一类债务规模约15万亿元。最近几年,美联储等央行的量化宽松(QE)是在短期利率在零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购买长期国债来降低期限溢价或者说风险溢价,其理论基础是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的可替代性不是那么强。事项: 近期财政部网站透露近期财政部已下达地方存量债务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我们认为,这项操作本质上是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重组,通过用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的地方债券替换过去的高利率、短期隐性地方债务,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非政府部门资产重置 政府的债务是非政府的资产,这次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意味着非政府部门持有的资产的存量结构发生变化,收益率高、风险也高的资产减少,收益率较低、风险也较低的资产增加。总体来讲,近期的发展符合我们在《宏观经济专题研究—金融周期看经济》里描述的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的大方向。
在金融周期的下半场,银行信贷和非政府部门杠杆率高企,信贷所带来的实体经济部门利息负担沉重,实体部门需要更多资金还本付息。进一步,无风险利率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大,货币政策操作可以起到抵消作用,而风险溢价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和有效。进一步,从这次债务重组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看,全社会融资的风险溢价也可能因此下降,从而有助于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按照这个逻辑,在同等的货币条件下,政府的债务的期限结构影响收益率曲线,进而影响非政府部门的融资条件。
当然,银行获得安全性和流动性更高的政府债券,提高了其资产质量,同时上述的政府债券价格逆周期的特性也可能带来潜在收益的提升。这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可以说是一个财政影响融资条件的例子。从这个角度看,政府对进一步的债务重组措施,尤其涉及融资平台的政府偿还责任不清晰的部分会比较谨慎,需要观察这次债务重组对整体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影响。在新预算法框架下,地方债券依照省级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发行,抵押和偿债来源清晰,安全性较高,可以降低银行和非银行债权人的持有风险。
地方政府过去的债务扩张和房地产市场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土地起到融资抵押品的作用。并非中国版QE,但是在客观上起到改善融资条件的效果 债务置换本质上是债务重组,并不是中国版QE,与货币政策没有直接关系。
这似乎是个各方共赢的局面,非银行部门的债务负担降低,银行部门总体受损不大。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主流的货币政策框架是央行通过调控短期利率影响中长期利率,其基本假设是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的可替代性强。
降低融资的风险溢价 政府债券替换地方政府债务存量,实现了政府对地方债务的隐性担保,向公开担保的转变。地方政府用低息的债券替换高息债务,其利息支出将减少。政府用债券替换银行贷款,降低了实体部门的利息成本,以及与此相关的货币需求,同时政府债券是安全性和流动性高的资产,意味着流动性资产供给增加。总体来讲,我们判断,这次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在边际上有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因此,这一替换在分配过程中有利于地方政府,而不利于银行。这里需要重新审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的债务管理是否影响市场利率和非政府部门的融资条件。
鉴于贷款项目可展期,目前已批复的1万亿元债务置换额度将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降低因地方债务违约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但从更深层次看,这里面包含道德风险。
在一个市场出清的情形下,债务违约的压力将促进房地产市场调整,包括土地价格的下降。当然,由于资产重新配置的影响,风险资产供给下降,而无风险资产供给上升,可能给无风险利率带来上升压力。
根据2013年的审计报告,地方全口径债务规模约18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第一类债务)为10.9万亿元。因此,对应2015年需偿还的地方政府第一类债务规模可能达到2.5万亿元左右。
进入专题: 货币政策 地方债 融资成本 道德风险这个政策,被某些国外经济学家称为克强经济学,核心是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政策,而是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去杠杆化,削减债务,推行结构改革。而偏瘫的市民消费和民营小微经济,则得不到救助,99年后,连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都有许多企业家跑路,也是教训。总理刚就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出了点问题,一方面,它有中国传统的官府经济特征:为官府服务的奢侈品工商业(三公消费和官员奢侈消费),和被官府垄断的必需品工商业相当繁荣,而民间工商业、小微企业、创新企业,和民间消费相当疲软,前者让中国市场经济患了癌肿,后者使中国市场经济罹患偏瘫。
克强经济学第一季,是采取针灸疗法,下放审批权,开放金融,发展小微企业,来激活偏瘫肢体的末梢神经,疏通毛细血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繁荣朝代,但从未过渡到现代工商业阶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官府工商业压倒民间工商业。
这些高产出产业遭遇寒风,对GDP至少贡献-3%增长率,但实际上只滑落不到2%,这表明,民间小微创新型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跌落。同时,通过八项规定、清理腐败、国企改革,对癌肿进行活血化瘀,放疗化疗,甚至切除手术,让市场机制健康化。
进入 吴稼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2014年5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文章,文章说,若采取短期刺激经济今后也许会更难过,这是对他2013年经济政策的概括。
18大以来,习李团队汲取历史教训,不让权贵资本主义毁掉中国的市场经济,但绝不意味着放弃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刺激经济政策,量化宽松,或扩大财政支出,只会让肿瘤更疯长,偏瘫的肢体则得不到血液供应。经过两年的针灸、治癌和反腐,客观地说,至少导致10大产业滑坡,比如:1、按摩洗浴业。这势必要牺牲点经济增长,但用两年时间,初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三大转型:发展动力从政府主导型转向民间主导型(民企-小微-创新),经济主体从官工官商转向民工民商,市场机制从癌肿偏瘫转向灵活健康,是值得的。
这显然具有刺激经济的政策特征。是总理改变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不是,是克强经济学进入第二季。
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就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杠杆操作的信号,以改革推动健康发展,以健康发展背书改革。今天上午,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所做的政府报告中,宣布了相当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增加公共产品,推出7大工程包,420多个项目,资金供给数万亿,以带动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以及三大自贸区发展
同时,通过八项规定、清理腐败、国企改革,对癌肿进行活血化瘀,放疗化疗,甚至切除手术,让市场机制健康化。进入 吴稼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